狗狗驱虫外用怎么用?
体内和体外要分开哦 首先,我们要知道体内外寄生虫分为很多种,有蛔目、绦目、吸目的,还有耳道内,体表寄生蠕虫及寄生虫幼虫等,这些寄生虫会吸血、啃咬组织,并会产生排泄物污染毛发或皮肤粘膜,从而导致机体免疫反应发生,引起寄生虫病。 而常用的驱虫药大多以抗寄生虫药物为主,根据其药理作用不同,可分为驱虫剂和杀寄生虫制剂; 根据用药途径的不同,又可分为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两大类。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驱虫药主要有阿苯达唑、左旋咪唑、甲硝唑、苯海拉明、阿托品、异丙嗪、哌嗪等。 对症下药很重要! 当猫咪出现腹泻时,如果粪便中含有未经消化的肉类食物,说明猫可能感染了肠道寄生虫,这时候需要及时做进一步的检查确诊,并对症下药治疗。 一般服用驱虫药3天后,粪便中的虫体就会消失,而寄生虫病的症状也会逐渐缓解。 如果主人给猫猫使用口服的驱虫药后,发现猫咪有剧烈呕吐,或者粪便中有虫子,但是体重减轻,精神不振等情况出现,则应立即停药,及时咨询医生。
值得注意的是,体内驱虫药的毒性较低,一般不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但假如主人发现猫咪出现嗜睡、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明确病因。 因为大多数的体内驱虫药是通过消化道吸收后,发挥药效的,所以在使用前,应尽量禁食4个小时以上,这样可以减少对消化道的刺激,防止猫咪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对于年纪比较小(7个月以下),或者体质比较弱的猫咪,建议选用注射用驱虫剂,这样能最大程度保证药物的活性,提高驱虫的效果。 除了体内驱虫外,我们也不能忘记体外的驱虫工作。
想要让驱虫剂效用最大化,我们在使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过的药物容器不要扔掉,可放入微波炉加热销毁;
2.药物不能与消毒剂、杀虫剂混合使用,以免中毒;
3.孕妇禁用灭蛆药、杀灭蚴虫药,预防血吸虫病药;
4.少数杀虫药对眼睛、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性或腐蚀性,应避免液体药品接触眼睛和身体其他皮肤,一旦出现应立即用清水冲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