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腺是什么意思?
肛门腺(Anal gland)是位于人和哺乳动物肛门周围的腺体,其分泌物有腥臭味,可助粪便滑润、成形和排泄。 人类肛门腺属于外分泌腺,有排便功能,但不含消化酶,因此不是消化器官。与猫、狗等动物的肛腺不同,人的肛腺不直接与外界相通。
在正常的情况下,肛门腺只向外排出少量的无色透明的黏液,一旦受到外界的理化因素的刺激或寄生虫的幼虫钻入,就会使肛门腺发炎。急性炎症时,肛门部疼痛剧烈,活动受限;慢性炎症时,则局部常有不适感,如坠胀、堵塞、灼热、刺痛、蚁行感等,并有分泌物自肛门流出,分泌物初始为黏液性,后逐渐转为脓液状。
当细菌感染严重时,在肛门周围的皮肤上常可见到淡黄色或紫色的斑点,用手摸时感觉柔软、光滑且有弹性,用力挤压时会有少量透明黏液或脓液溢出。 如果不及时治疗,炎症就可能向周围组织扩散,引起腹股沟淋巴结炎、肾炎、关节炎等;若肛门括约肌受损或痉挛,可使细菌侵入腹腔内,引起中毒性休克,危及生命。 有些病人由于对疾病不了解,容易将肛门腺炎与痔疮混淆,从而延误治疗。
其实,两者虽然都属于肛肠科疾病,但在病因、症状表现等方面却有着较大差异。
首先,从病因上来讲,造成肛门腺炎的主要原因是细菌感染,而形成痔疮的原因是很复杂的,包括腹压升高、排便习惯不良、慢性疾病等因素都可诱发。
其次,从症状上来看,肛门腺炎主要是外观上的异常,多表现为肛门部红肿、灼痛、坠胀,同时伴有全身的不适;而痔疮则以出血、脱出为主,部分患者伴有肿块、疼痛等情况,但通常症状比较轻微。
当然,如果病情继续发展,肛门腺炎患者也可以出现痔核脱出,但此时往往伴有分泌物增多的情况;同样,如果痔疮患者的痔核反复脱出,长期无法还纳,也可能继发肛门腺的感染。
所以,无论出现哪种疾病,早发现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减少身体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