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身上的细菌有哪些?
首先,要纠正一个错误,细菌不是致病菌。 所谓“致病性”,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之后,是否会引发疾病。也就是说,只有当病原体进入体内并大量繁殖,才会对宿主产生危害,引起感染。而很多细菌虽然在体外能够导致人患病,但进入体内后并不一定能繁殖,这时就不会致病。例如,皮肤表面的葡萄球菌,大部分是通过接触传播,少数可以通过飞沫或血液传播,这些菌种可以黏附在人体皮肤上,形成小溃疡,但是一般不出现全身症状(除了少部分易敏体质的人);而肠道和呼吸道的葡萄球菌大多能耐受胃酸,在消化道内也能存活,但一般不会使机体致病。
其次,大多数细菌都是人畜共患的。所谓人畜共患,就是指某种病原体能在人和动物中引起相同的疾病。我们常说的“寄生虫病”、“传染病”,实际上指的是由细菌引起的疾病。比如,我们常听说的霍乱、伤寒、细菌性痢疾,这些都是由于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同样也可以发生在动物身上。我们经常说某些病原微生物是“人畜共患”,其实是在说它们具有“广谱的生物学特性”,即在动物和人体内都能生长繁殖。
对于细菌而言,能够同时适应环境和宿主(人和动物)的微生物,才能更好地生存下去。随着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人们对抗生素等抗菌药物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多,不少以前让人闻风丧胆的传染病得到了控制。然而,越来越多的细菌的耐药性问题又渐渐凸显出来。
目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机理尚未完全明确。有研究显示,细菌的耐药性可能在细菌与抗生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生,也可能是因为细菌细胞膜上的靶点改变而产生,细菌可能通过释放毒素损害宿主细胞的免疫功能而引起继发性感染。总之,细菌耐药的产生是多个因素参与的过程。 当然,细菌并非都是致病菌,也不是都能够引起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