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化球蟒都有什么品种?
这个分类问题比较专业,也涉及历史发展过程,因此可能专业人士会更有话语权一些 我是一名兽医师,并不是饲养员或者爬宠商人,因此回答的比较简单和主观,欢迎更专业的同学指正 由于人类对蛇类的捕杀、滥食以及自然环境的破坏,很多蛇类都处于濒危状态(比如我国的一级重点保护动物王锦蛇,曾经广泛分布,如今已经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消失) 而白化体色是体内缺乏黑色素的表现,因此从进化角度来说属于隐性基因,携带该基因的蛇类如果繁殖,后代有一半的可能遗传到该隐性基因,从而表现出白化形态 所以按此理论来说,所有的蛇类都有可能形成白化个体 但是实际上并没有这么简单 因为影响色素的合成因素有很多,除了遗传基因以外,环境因素也有很大影响 根据色素合成途径的不同,生物体的色素可以分为两类,分别为真色素(eumelanin)和假色素(pseudmelanin)。其中真色素由酪氨酸通过酪胺酸酶的作用生成,而假色素由苯丙氨酸在苯胺氮酶的作用下,生成苯胺黑素. 所以从色素合成的途径来看,白化应该分为两种:真色白化和假色白化
根据已知的色素合成途径,我们大概可以将常见的蛇类划分为3个色系:真色系-红色系 黑色系 和 混合色系 (这里为了便于区分,将原本二色的世界划分成了四色,当然实际并不如此简单,有很多边界情况存在,比如某些基因型相同但表现型不同的蛇,还有因为环境因素影响导致个体突变等等) 按照上述颜色分类标准,我们很容易把常见的蛇归入相应的色系中,但是这里面有个例外,那就是火鸡蛇(Paleospadix cantorii),这种产于菲律宾的地栖树栖蛇类,身体具有典型的黑白相间的条纹,而且白色部分并非全为裸皮(注意观察头部及尾部上的条纹),因此它们应该属于真彩色系中的条纹色,而不是我们常见的二色之中的条纹色。
至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特例,目前还不清楚。可能是由于近亲繁殖导致的基因缺失,或者是其他我们尚未了解的因素 在上述三个色系当中,只有黑色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因为它是由酪胺酸酶系统所控制的,因此在有色素的情况下,颗粒饱满,浓淡适中;而在没有色素的情况下,漆黑一片 而红色的真色系和混合色系的蛇类,在没有色素的时候,都表现为浅灰色或灰白色,而且随着发育,颜色会越来越深 因此单从身体颜色来判断,白化蛇类应该只限于黑色系 这个色系的蛇类,一般来说不依赖外部色素也能很好的适应黑暗的环境,且拥有较好的夜间视觉能力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大部分蛇类都是黑色的,但是在自然界确实有很多黑色系的蛇类,它们身体的颜色并不能很好的适应黑暗环境,因此它们的眼睛需要拥有很强的夜视能力,此时眼睑闭合程度并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