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小干扰素是什么原因?
我们通常所说的“干扰素”实际上是指一类调节剂--干扰素家族。而细小的全称是“细小病毒B19干扰素”(即PIV-1)。 说到这,想必大家已经明白了,PIV-1就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了! PIV-1属于RNA病毒,又称为嗜呼吸道病毒,根据血清学调查表明,人类感染后体内产生的抗体属于IgM型,在病毒感染早期出现,3~4周后达到高峰;然后出现的抗体为IgG,可持续很长时间甚至终生,表明PIV-1具有较长的潜伏期和较强的免疫逃逸能力。
PIV-1主要对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首先会在黏膜表面发生感染并且开始复制,随着病毒的复制会产生一些炎症物质,这些炎症物质会刺激黏膜上的神经末梢产生咳嗽反射、喷嚏症状以及鼻涕等分泌物,通过飞沫传播给其他健康的人,如果被感染的动物或人通过消化道吸收,还可以引起潜伏病毒的再激活从而造成疾病复发。 目前对于PIV-1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支持和对症治疗。
由于PIV-1具有比较强的免疫逃避能力,因此目前多数疫苗的研究都集中在提高机体的免疫应答上,同时结合抗病毒的药物来降低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