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得肠炎是什么症状?
一、急性肠炎 1.病鱼消瘦,体色发黑; 2.体表粘液增多,刮取尾鳍或胸鳍上的粘液涂片用高倍镜检查,可见大量炎症细胞。
3.肠壁增厚(为正常的3~4倍),并有白色黏液分泌物附着于肠壁上,个别病鱼肛门发红;
4.病变最明显的部位在消化道,但在组织学检查中却发现消化道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二、慢性肠炎 与急性肠炎的病征相似,但病情较缓,病程较长,有时可延续数月之久,病鱼食欲有所减退,逐渐消瘦,皮肤松驰而呈萎缩状态。 肠道病变不明显,粘膜层和肌层均有轻度炎症反应,有时可见到肠道内有不规则形状的糜烂区。
三、消化功能障碍 1.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部分营养物质被发酵分解,常出现不良臭味; 2.食欲减退或不食,体质衰弱,日渐消瘦,肌肉萎缩,腹水明显; 3.常因腹泻导致体液丧失而引发急性电解质紊乱,引起痉挛,严重时发生休克,导致死亡。 四、寄生虫性肠炎 1.患有寄生虫性肠炎的鱼,其病症表现的程度与所侵入组织的虫体数量、虫体的致病能力以及鱼的抵抗力不同而有异。多数情况下,当虫子大量侵入体内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若虫体数量较少且虫体活力较差时,则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病变。鱼的抵抗力较强时,即使体内有较多的蛔目寄生虫,一般也不会发病。反之,鱼的抵抗力较弱时,虽然体内没有过多的寄生虫,也可能发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些鱼只,其肠道内的寄生虫数目很多,但因为虫体不能大量侵入肠壁,所以在显微镜下检查肠黏膜,并没有发现有大量的虫体存在。而有些鱼只有少量寄生虫,却能够大量侵入肠腔内,在黏膜上繁殖生长,使肠粘膜发炎。 寄生虫性肠炎的防治的关键在于防止寄生虫进入机体。首先要做好杀虫工作,另外,要注意调节水质,加强营养,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