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得肠炎是什么症状?

鄢呈岚鄢呈岚最佳答案最佳答案

一、急性肠炎 1.病鱼消瘦,体色发黑; 2.体表粘液增多,刮取尾鳍或胸鳍上的粘液涂片用高倍镜检查,可见大量炎症细胞。

3.肠壁增厚(为正常的3~4倍),并有白色黏液分泌物附着于肠壁上,个别病鱼肛门发红;

4.病变最明显的部位在消化道,但在组织学检查中却发现消化道其他器官也有不同程度的病变。

二、慢性肠炎 与急性肠炎的病征相似,但病情较缓,病程较长,有时可延续数月之久,病鱼食欲有所减退,逐渐消瘦,皮肤松驰而呈萎缩状态。 肠道病变不明显,粘膜层和肌层均有轻度炎症反应,有时可见到肠道内有不规则形状的糜烂区。

三、消化功能障碍 1.食物在胃肠道内滞留时间过长,部分营养物质被发酵分解,常出现不良臭味; 2.食欲减退或不食,体质衰弱,日渐消瘦,肌肉萎缩,腹水明显; 3.常因腹泻导致体液丧失而引发急性电解质紊乱,引起痉挛,严重时发生休克,导致死亡。 四、寄生虫性肠炎 1.患有寄生虫性肠炎的鱼,其病症表现的程度与所侵入组织的虫体数量、虫体的致病能力以及鱼的抵抗力不同而有异。多数情况下,当虫子大量侵入体内时,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若虫体数量较少且虫体活力较差时,则可能不会出现明显的病变。鱼的抵抗力较强时,即使体内有较多的蛔目寄生虫,一般也不会发病。反之,鱼的抵抗力较弱时,虽然体内没有过多的寄生虫,也可能发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有些鱼只,其肠道内的寄生虫数目很多,但因为虫体不能大量侵入肠壁,所以在显微镜下检查肠黏膜,并没有发现有大量的虫体存在。而有些鱼只有少量寄生虫,却能够大量侵入肠腔内,在黏膜上繁殖生长,使肠粘膜发炎。 寄生虫性肠炎的防治的关键在于防止寄生虫进入机体。首先要做好杀虫工作,另外,要注意调节水质,加强营养,增强鱼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樊容迪樊容迪优质答主

首先说下肠炎的种类。目前比较常见的内脏器官发炎,除了肠炎外还有肝炎。肠炎又有腐败性肠炎、出血性肠炎以及白肠道等区分,肝炎主要有黄白肝(分为急性黄白肝和慢性黄白肝)、腹水等。

腐败性肠炎:主要是吃了腐败的饲料而引起的,也叫水肿病,发病后期肠道里面充满了气体,因而也俗称胀肠。这种症状的鱼,一般都会在池底静静地呆着,不喜欢游动,因此,我们在巡塘的时候,从池边水面往池底看,常常可以发现这种鱼类。发病初期的鱼,用手触摸,腹壁有弹性,后期腹壁膨胀,呈桶状,用手触摸硬邦邦的没有弹性。

出血性肠炎:一般发病后,吃食正常,也喜欢游动,因此发病后在水面上很常见。因发病后的肠道呈红色、出血而得名(区别于腐败性肠炎的深黑色),发病后期肠道呈紫黑色。

白肠道:是细菌性肠炎的一种,治疗上与出血性肠炎的方案应该一致。发病后的肠道呈纯白色,因而得名。发病较轻的,吃食、游动正常。发病重的,不吃食,漂浮在水面,呼吸困难(因肠子发炎后挤压了肠道附近的呼吸器官——肠鳃)。

腹水:一般多发于鲤鱼、鲫鱼等鱼类,草鱼发病较少。一般发病后期,腹壁膨胀,呈桶状,在下风口处常见有鱼翻白,用手触摸鱼的腹壁硬邦邦的。病程后期,用手提起该鱼的头部,从肛门处会有黄水流出。

黄白肝:一般病程略长的肝炎,可见明显的黄白肝。分为急性黄白肝和慢性黄白肝两种,急性黄白肝的发病速度非常快,一发病就到中后期,发病后治疗效果较差,而慢性黄白肝的发病速度较慢,病程较长,在发病初期及时治疗的话会有较好效果。

我来回答
请发表正能量的言论,文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