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子胡须短还是长?
兔子的胡子不是用来检测空气流动,测量风向的。 那么兔子的胡子到底有什么用处呢? 关于这个问题,目前学术界没有明确的定论,但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其中比较受欢迎的一种观点认为,兔子的胡子可能和嗅觉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感觉神经主要分布于毛发(胡须)的毛干,而不是分布在表皮的汗腺中[1]。而嗅觉在兔子的生活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寻找食物、逃避敌害、寻找伴侣等。因此可以推断出,兔子的胡子可能和嗅觉有关。 那为什么没有胡须的兔种或是被剃光胡子的小白鼠在嗅觉测试中的成绩会不如其他动物呢?这可能是因为它们对自身气味来源的区分能力较差,无法把“我”的气味和“你”的气味区分开来,因而无法完成特定的嗅觉任务。不过也有学者提出异议,他们认为小白鼠的鼻子虽然不如鼹鼠和狗那样发达,但是嗅神经的存在却证明了它具有感知气味的能力[2-3]。关于兔子(或者小白鼠)是否通过鼻孔进行嗅觉探测,学界目前仍然存在着较大的争议。
除了嗅觉外,还有人推测,兔子的胡子可能是用来感知温度、湿度或其他物理量(比如紫外线辐射)的敏感器官。由于哺乳动物的触觉感受器通常只能感知压力的变化,而对温度、湿度和物理损伤的感知是通过复合感器完成的。所以这种感知功能是由多种感觉道共同合作实现的。 有学者使用电刺激的方法来研究兔子的胡子感知行为,发现用微弱的电流去刺激兔子的胡子毛囊,能够引起兔子身体的反应,如耳朵抬高、颈部伸展、四肢跳动等。如果直接将手指伸入兔子的喉咙,它会本能地将手指吐出来,说明其对自身喉头的位置非常敏感,从这一点来看,兔子对于自己的声音是非常敏感的,这也间接验证了关于听觉和嗅觉的假设[4]。
当然,也有其他的假说认为,兔子胡须的作用是保持兔子的面部美观;或者是一种“无用且有害”的赘生物,因为处理这些长长的胡须需要大量的能量,而这种能量原本可以用来进化其他更有用的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