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要打疫苗有什么用?
最近很多新手铲屎官在养狗之初,都会碰到宠物医生建议注射疫苗。其实给宠物犬猫等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经济实惠的方法之一。疫苗接种得当,一般可以预防90%以上的传染病。 但是不少宠物主人对疫苗的作用与效果、需要接种的疫苗类型和针数、不同疫苗接种的间隔时间等一知半解。 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 疫苗那点事儿!
为什么要给宠物接种疫苗? 疫苗,通常可分为预防性疫苗和紧急治疗疫苗两大类。其中预防性的疫苗又可分为主动免疫性和被动免疫性疫苗。
所谓主动免疫性疫苗,就是动物必须通过自身免疫获得抗体,从而起到预防疾病的效果;而被动免疫性疫苗则是将含有抗体的血浆或血清注入动物体内,使其获得被动免疫力。
不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免疫性疫苗,都要通过疫苗中的病毒(菌)刺激动物体细胞产生抗体,从而起预防该病发生的作用。不过,不同的疫苗作用时间和效果持续时间各不相同。
目前,我国引进的狂犬病疫苗属于被动免疫制剂,是注射用马源的被动免疫制剂蛋白,用于被狂犬咬伤后的紧急预防。 而在防治犬瘟热、细小病毒病等传染性疾病方面,目前有自制的灭活疫苗,以及进口的弱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等多种类型。
这些疫苗在有效预防各类传染病的同时,还能有效预防相应疾病导致的临床症状出现。 也就是说,如果饲养者能够根据所养动物的情况,正确为动物接种疫苗,就可以大大降低其感染相关传染病的风险——这是保护宠物健康成长的关键措施。
哪些情况需要打疫苗的? 一般来说,有以下情况的需要及时接种疫苗:
1. 新购买的宠物 要保证购买的宠物的健康,需要在购买后再进行一次彻底的消毒清洗,然后按时接种疫苗;
2. 流浪动物收留中心收养的孩子 由于这类动物以往的健康状况不明,且可能接触来源不明的传染物,因此最好在领养后的头3个月内,连续注射3剂疫苗。
3. 曾接种过疫苗,但在间隔期间感染的动物 在确认动物已经康复后,应重新进行疫苗免疫,待下次接种时间再注射一次。
4. 不明原因患病或死亡的动物 应该对遗体进行深入检查,以确定病因,同时应密切观察幸存的动物,必要时补打疫苗。 对于刚刚出生的幼犬,最好是在出生后1个月左右开始注射疫苗,在3~4周龄时再注射一次,确保疫苗能够有效产生抗体。
需要注意的是,接种疫苗后,部分宠物可能会出现发热、食欲下降等情况,这些都是短暂的,一般不会持续24小时。但是如果症状一直持续或者再次发作,则需要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