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白内障角膜炎区别?
从专业的角度来讲,“角膜炎”和“白内障”不是同一个概念…… “角膜炎”(Conjunctivitis)简而言之就是眼睛的“结膜”发炎了。 结膜是覆盖在眼球表面的一层薄而透明的粘膜组织。
在人的眼睛里,这层粘膜呈淡蓝色;而在狗的眼睛里,这层粘膜本是无色透明的,只有通过光线折射,才能看到微微的淡蓝色的反光。 如果这层粘膜发生了炎症,例如被细菌、病毒或者衣原体等致病菌感染了,就会出现结膜肿胀、发红、有分泌物等情况,我们就称之为“角膜炎”了。
而“白内障”(Cataract)是指眼睛的晶状体发生混浊,导致屈光度改变,出现视物模糊的情况。 与人类不同,大多数动物的晶体本来就是透明的,所以看不到晶体这个结构。只有在某些生理或者病理的情况下,晶体的透明程度出现了改变了,我们才能够看到它的存在——此时就可以称为“白内障”了。
通常来说,引起动物白内障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先天性:有些品种的狗天生就有晶体混浊的问题,如巴哥犬、八哥犬、哈士奇、沙皮犬等等。这些品种的眼睛,小时候往往看起来像一个圆形的“小黑洞”,要慢慢长大才能逐渐看清东西。
外伤性:各种外部原因导致的创伤,都可能造成晶体混浊,如车祸、钝器击打、机械操作等等,都会增加患眼晶体混浊的风险。一些内伤性疾病,如果影响了眼部供血,也有可能产生晶体混浊。
老年性:几乎所有的宠物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进入老年的。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器官功能都开始衰退,眼睛也如此。晶体蛋白会逐渐发生变性,溶解,最终形成白内障。这是所有年龄阶段都可以发生的白内障类型,不过,老年性白内障占整个发病病例的绝大多数。
手术是治疗白内障的唯一方法。
在眼睛急性炎症得到控制后,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时机为动物进行手术。目前治疗白内障的药物有很多,但是疗效均不能完全肯定。 一般对于患有白内障而又不适合手术治疗的老年狗,会给予相关的药物治疗,从而延缓疾病发展、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那些能够适应手术治疗的白内障患者,目前多采用超声乳化术。这种技术是在显微镜下操作,用激光和超声将混浊的晶体粉碎并吸出来,再用人工晶体植入眼腔内以替代原来浑浊的晶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