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流的血有毒吗?
在《宠物医院》中有一集,一只狗被另一只咬破了舌头,急诊室的医生发现血液的颜色与平常不同,呈暗红色,立刻为小狗进行了抗凝血处理。 这是由于犬的齿龈内没有瓣膜,不会形成像人类那样的血凝块,所以一旦咬伤出血后,就会流血不止,这种情况被称为“出血性休克”(Haemorrhagic shock)[1]。 如果情况严重,可以导致动物死亡。 所以如果被狗狗咬破皮了,一定要及时处理哦!不要忽视。那么狗狗的血液为什么是暗红色的呢?这是因为狗体内缺少一种叫凝血因子Ⅷ的物质(fVIII),而人和其他哺乳动物都是通过这种物质使血液凝固的。 当血液流出体外以后,它所携带的血小板会迅速发生形变,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从而阻止失血的发生。但如果没有这种成分,那只能让血液自然凝固,所以血液就会变成深棕褐色。 而血液中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的能力很强,可以在低氧环境下保持稳定的结构,不易氧化,因此狗血液中的血红细胞能够持续地供给组织供氧;但当它们离开血液环境时,又会很快失去携氧能力,变成无色的脱氧血红蛋白或含铁血黄素,从而使血变成深棕色至黑色……
参考资料: [1]李刚.《实验动物学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35-36